兴农观察 | 春耕何为?_南方+_南方plus

春分至,万物生。又一年,春分时节如约而至;又一年,神州大地春潮涌动。

春分既至,意味春已过半。当下,广东各地抢农时、忙生产,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热闹景象。在广州番禺,一台台无人喷洒机紧张作业,8小时就能“搞定”300亩稻田;在揭阳揭西,耕、种、管、收“一条龙”农机社会化服务,缓解农民种地之苦;在湛江垦区,农场里喷灌设施实现精准灌溉,为众多农作物“止渴”;在清远清新,一批批农技“轻骑兵”深入田间地头,推广优种良种,让农户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新装备新技术领航,岭南处处春耕忙。图为从化区推广应用无人驾驶机械化插秧。

新装备新技术领航,岭南处处春耕忙。图为从化区推广应用无人驾驶机械化插秧。

一年之计在于春。自有农耕文明以来,“春耕”就成为了中国农民在春季进行的一系列耕种活动的统称,也是中国农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礼记·月令》中就有描述:“春分之日,日中而寒,虽盖弊而童子必戴花,以表夏之将至;耕者,必先以牛羊祭土地,以请神灵之保佑;桑枢岁饮,以祈柔桑之茂,鲜于轮、卫、舆之畅也。”可见,春耕在华夏文明的重要地位。

春耕,也往往被认为是“全年农业生产的第一仗”。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如何保障全年粮食不减产、有提升,春耕备耕是重要一环。2024年,国家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而紧紧抓住春耕不放手,无疑是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广东农业要有新作为。以新质生产力增产能、以社会化服务破难题、以市场化路径造品牌,广东全力抓好春耕备耕,为全年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开好头、起好步。

消失的春耕

新质生产力打开未来农业新空间

让刘亮贤没想到的是,春天里的田地“竟然没有几个人”。

刘亮贤是揭阳市揭西县棉湖镇的种植大户。当下,他所承包的超4000多亩稻田,大部分已经走上了机械化的发展路径,传统百人插秧的春耕景象正在“消失”,“几台自动播种机来回穿梭,一会就完成下田了。”

揭西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该县始终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推进全县农业生产从昔日的“人畜劳作”进化到“机器换人”,让农机劳作成为常态,极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2023年,揭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4.77万亩、产量17.47万吨,超额完成揭阳市下达粮食生产任务目标。

揭阳市揭西县棉湖镇广袤田野生机勃勃。

揭阳市揭西县棉湖镇广袤田野生机勃勃。

革新农业中传统生产力,是新发展阶段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题中之义。面对农业生产纷繁复杂的环境,新质生产力所形成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利于构筑我国农业竞争新优势,为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指引。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成热议话题。全国人大代表、民进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李小琴指出,农业是传统产业,更是可以借助科技的翅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广东农业科技基础、产业基础良好,尤其如此。

在今年3月11日,广东省春耕现场会在广州从化区鳌头镇中塘村从化香米基地举办。现场,无人驾驶机械化插秧、无人植保机点播、机械化旱播、无人驾驶机械化旋耕等轮番亮相“炫技”,彰显从化区“农业+新质生产力”不断迈向新台阶。

在增城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团队在广东建设了水稻“无人农场”,通过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系统智能农机设备,实现无人化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现代农业,就应该是耕牛退休、铁牛下田、农民进城、专家种地。”罗锡文说。

从化区、增城区是广州推进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广州积极落实“藏粮于技”战略,坚持优先发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理念,力求提高单产、增加总产。2024年,广州计划将投入农机总动力超过100万千瓦、投入农机具4.65万多台套,其中水稻机耕面积约18.5万亩,机耕率接近100%。

以创新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广州农业生产跑出了“加速度”。自2018年以来,广州粮食播种面积连续五年增长。2023年,广州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5.13万亩、产量15.19万吨,超额完成省下达粮食生产指标任务。

活儿让机器干,钱让农民赚。当“金戈铁马”驰骋南粤阡陌,广东农业发展正催生澎湃动能。

外乡的专家

良种良法良机良田深度融合

在清远市清新区石潭镇,种植户龙先生半小时就完成了一亩地的翻耕工作。高效率春耕生产的背后,是一群“靠得住”的外乡人倾力帮助。

“我现在每年春耕的时候都会与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30多亩水稻都用上了耕田机、旋耕机等机械进行作业,种得好还不费劲。”龙先生说。

近年来,清远市在推进春耕备耕中,大力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其中,清新区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为着力点,贯通供、耕、种、管、保、收、储、运、销各环节:在太和镇,引进农业经营主体整合土地资源,统筹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在龙颈镇公开遴选5个实施主体承担该镇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示范镇项目,改善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在三坑镇,与清新区供销合作社签订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整合各方资源打造丝苗米种植示范基地。

此外,清远还针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再延伸。去年,清远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计划,100余名专家对清远遴选推荐的25个特色农业产业,200家乡村小微企业进行指导帮扶,力争通过3年帮扶,使每个乡村小微企业的生产规模、单产、产值有明显提高,通过社会化组织、企业真正实现千家万户农业生产过程的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

清远市在推进春耕备耕中,大力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

清远市在推进春耕备耕中,大力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

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种了十几年田的农民把手上的“锄头”交给异乡人,这是解决众多小农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等问题的重要抓手,既是稳住粮仓,也是惠农兴农。事实上,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更充分利用、调配各类资源,为解决融资、加工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推动农业进一步转型升级。

2021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要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集聚,推动服务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简而言之,就是要通过把耕、种、防、收等部分或全部环节委托给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在韶关市始兴县马市镇都塘村,当地合作社提供旋耕、育秧、插秧、统防统治、收割等全程社会化服务,实现了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田管、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让农民做不了、做不好、做了不划算的事交给社会化组织。

在江门市新会区,区供销社织牢织密农资服务、冷链物流、直供配送、农村电商、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五张网”,通过统一作业、统一服务标准等多种方式开展“耕、种、管、收”等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

在阳江市阳东区,出台《阳东区成立及运营强镇富村公司工作指导意见》,鼓励强镇富村公司对全区撂荒土地进行回收,实现规模化耕种,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农户收益。

大国小农是我国基本国情农情,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的小农生产方式,是各地农业发展需要长期面对的基本现实。对于人多地少的广东而言,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和组织形式等有效导入小农户生产,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致富的底气

把粮食产业“金子招牌”越擦越亮

如果说精耕细作是粮食产业的一次又一次新生,品牌建设则是粮食产业的生命力来源。

清远是个例子。目前,清远已全面按下春耕“快进键”,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围绕丝苗米生产以及品牌建设,该市形成了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生产体系,确保具有明显清远特色的籼稻优质稻米品质优、口碑好。3月22日,清远还将举行2024年清远市春耕备耕暨百亿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凝聚全市之力推动丝苗米产业发展。

作为清远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之一,清远丝苗米锚定百亿产业目标,着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结构优化、品牌打造,力争成为广东丝苗米产业标杆。在2023年,清远丝苗米区域公用品牌首次走出广东,到上海、海南等地推介,用“粤米优品”吸引世界各地消费者。

当前,国内粮食市场已经“温饱型”需求转变到“品质型”需求,以生活品质提升为扩大内需的基准。对于粮食产业的发展问题,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点、远一点。

以丝苗米为代表的“广东粮”,要打出品牌,前景才会更好。

位于朱村街道的增城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风景。

位于朱村街道的增城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风景。

“北有五常、南有丝苗”,丝苗米素有米中碧玉、饭中佳品的美誉。但在过去,人们的印象中,丝苗米是解决温饱的粮食,产品档次低,品牌价值不高。

为了盘活粮食产业经营现状,打出“广东粮”的拳头产品,广东有意识地加大对丝苗米产业的品牌培育力度。在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象岭村,当地一方面在每年春耕时期迭代改良土质,种出富硒有机稻米;另一方面通过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打造“蕉岭大米”高端品牌,线下走南闯北,线上网红带货,售价一度飙升至28元一斤。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各主要产粮区做好春耕等粮食安全支撑工作的同时,打造“广东丝苗米”区域公共品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省内到省外,品牌的影响力、带动力日益增强。广州、韶关、江门、河源、梅州、清远、揭阳等地实现粮食生产与打造品牌中相互融合,成为拉动广东粮食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以前大家觉得种米成本高、效益低,老百姓意愿也不强。现在解决了生产问题、销售问题,只考虑怎么卖得更多,卖得更远。”在2023清远丝苗米区域公用品牌海口展销活动,广东远良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冠洪分析道。

重农抓粮、惠农兴农,广东粮食生产正走上高质量发展路径。春分明媚,春山可望。在春耕旺季,广东定不负好时光。

【记者】韩安东

【来源】南方农村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陈志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