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家长会的是小学一到五年级的家长。平时,我们发现一些家长有的开卡车,有的开保时捷,但绝大多数是骑电瓶车。为了避免攀比,学校规定开家长会时只允许电瓶车进入校园。”5月11日,
新闻背景:这次家长会的是小学一到五年级的家长。平时,我们发现一些家长有的开卡车,有的开保时捷,但绝大多数是骑电瓶车。为了避免攀比,学校规定开家长会时只允许电瓶车进入校园。”5月11日,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校长洪建斌告诉媒体(5月12日澎湃新闻)。
张传超:虽说职业无贵贱之分,但学生家长所开的私家车一定程度上会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有的开法拉利,有的只是骑电动车,这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们攀比创造条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上。校园最该攀比的应是知识储备而非金钱消费,刻苦攻读、奋力拼搏,才是学生的崇高追求。让家长的车子不成为学生关注的热点,不让车子话题挤占学习时间甚至孩子的思想空间,客观上制止了攀比、奢侈之风。禁止私家车进校园是学校以学生为本、以学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是学校对学生负责任、对教育负责的体现,值得点赞。
堂吉伟德:攀比并非青少年固有的价值问题,而是从成人世界的泛化开始,成人的言行对孩子有了耳濡目染的影响。最常见的场景是,在一个家庭之中,有父母经常会拿别人家来进行比较。如此,孩子必然受到影响而“特重面子”,以至于出现了“农村父母去看城里读书的孩子,孩子为了不丢面子而拒不承认”,还有孩子的某种攀比要求没有得到满足,采取杀亲或者自残这样的极端行为。这些固然都是极端的个案,但足以说明攀比之风的泛滥以及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回过头来看,这所学校以优化环境、避免引发攀比为出发点,禁止家长开车到校,用意良善也并无不妥。笔者认为,此举不但照顾到孩子的心理,也对家长起到提醒与教育的作用。应该让家长意识到,攀比之风的形成与自身行为相关,须更加注重自身行为并把榜样的示范作用发挥好。教育者心中有责,才能于细节之处见真情。
蒋想:我觉得,如果有富爸爸的孩子和有穷爸爸的孩子能在一起上学,未尝不是教育公平所致力的目标。倘若孩子们基本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差不多的教育平台上出发,其实是令人乐见的。毕竟,公众最担心的就是,教育的不公平,是孩子们不得不从小就拼爹,是因父辈的背景而限制上升空间。必须指出,学校终归是学习的地方。富裕家庭的家长们应当意识到,送孩子上学是去读书,而不是去炫富。如果有家长拎不清这点事儿,学校确实有责任和使命对可能干扰学生正常学习、不利于孩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塑造的事物说不。
南方农村报
责任编辑:樊静东
![]()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