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队手术场景。

日前,高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联合多学科攻克重重难关,为一位女士成功完成首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手术。这种罕见且复杂高难的侧颅底手术获得成功,标志着该院耳鼻喉科在满足基层群众“大病不出县”的先进技术拓展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耳鸣脸麻查出肿瘤
  32岁的何女士(化姓)在广州工作,1年前出现左侧耳鸣,她起初对此并不在意。岂料病情不断变化,她逐渐感到左侧面部麻木无力,慢慢地眼睛闭不上,左嘴角开始歪斜,说话漏气,连左耳听力也下降了。本应风华正茂的年纪,却遭遇此等病变,她羞于与人打照面,常常戴一个大口罩遮挡脸面,把自己“隐藏起来”。
  病,还是得治。何女士在省城就医,经过核磁共振等综合检查,被诊断为左侧颈静脉球瘤、左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这个区域的肿瘤太复杂,你可以上北京看看。”面对建议,来自乡下的何女士到京城求医谈何容易?无奈之下,她近期回到高州老家,今年6月11日,带着一线希望入住高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寻求手术。
多科会诊制定方案
  为了一个风华正茂的生命,高州市人民医院展开耳鼻喉科、神经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会诊,精心制定方案。为保障手术安全,神经外科首发“打头阵”,为何女士进行术前血管造影,以明确肿瘤的供血关系,拟行肿瘤血管栓塞减少手术出血。然而造影显示,没有发现颈外动脉参与肿瘤的供血,与此前诊断“颈静脉球瘤”并不相符。综合各种客观证据,高州专家团队严谨论证之后,考虑这是低度恶性肿瘤或面神经鞘瘤的可能性更大。
  “颈静脉孔区肿瘤长在颈内动脉、颈静脉及后组颅神经出颅处。该区域称为侧颅底,是耳与颅脑交界的地方,病变位置深,毗邻重要血管、神经,解剖结构复杂。该肿瘤包绕着颈内动脉,并且侵犯相邻结构,手术很棘手。”高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杨东辉指出,此类手术目前在国内的专科中心并不多见。
  但是,高州市人民医院有技术底气。近年来,该院耳鼻喉科团队在听神经瘤等侧颅底肿瘤的诊治和重要血管神经的保护与修复、听觉功能重建领域不断突破,成功开展颞骨次全切除术、经迷路入路及经耳蜗入路等侧颅底肿瘤手术,在攻克疑难重疾上积累了厚实的“实战”经验。
高难度手术成功救治
  为了让何女士能够享有高水平的医疗救治,6月15日,高州市人民医院特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耳专科教授陈穗俊亲临手术现场指导,由杨东辉团队打响手术“攻坚战”。
  术中可见,面神经膝段至茎乳孔全部长满肿物,面神经结构消失,静脉球窝、鼓室、颞颌关节囊后方、乳突腔内、乙状窦前壁下方的骨质广泛吸收呈蜂窝状,耳蜗底旋骨质受侵蚀。手术稍有闪失,就可导致颈内动脉大出血或者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等重要神经功能损伤,影响呼吸、心跳危及生命,及致术后声嘶、进食呛咳等。而手术过程中的神经保护与重建是确保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关键。
  手术步步惊心。杨东辉团队在显微镜下沉着“迎战”,结扎颈内静脉、闭塞乙状窦减少出血,精细分离被肿瘤缠绕的颈内动脉,逐一清除肿瘤;施行耳大神经移植,面神经重建……历经6小时的艰苦奋战,“左侧颞下窝入路颈静脉孔区肿瘤切除术+颞骨次全切除术+听骨切除术+面神经解剖术+面神经移植术+面神经吻合术+颞部脂肪移植充填术+外耳道封闭术+邻近皮瓣修复术”终于获得成功。
  术后病理诊断为粘液软骨瘤,属低度恶性肿瘤,与术前考虑一致。术后何女士没有新增的神经损伤症状,康复顺利,面瘫症状有望逐渐改善,于日前出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