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
李维睿:驻江门市新会区沙堆镇帮镇扶村队长,驻梅兴村第一书记,来自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驻江门市新会区沙堆镇工作队成员:
梁志明(队员):来自江门市公安局新会分局
马观池(队员):来自沙堆镇农业农村办公室
余嘉彤(队员):来自沙堆镇人民政府
高龙长(金融助理):来自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门分行
梁雅颖(“三支一扶”):来自沙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余健伟(大学生志愿者):来自沙堆镇人民政府
走进江门市新会区梅兴村,村主干道宽敞整洁,大小车辆有序摆放,村风和谐,村民和睦。很难想象在不久之前,梅兴村村民还饱受交通堵塞、环境脏乱差等民生难题困扰。
“特别是高峰交通时段,乱停放的车辆甚至能将仅7米多宽的乡道占据过半,我们出行实在不便。”“一些水产运输车辆习惯性滞留在村核心居住区域,污水横流,臭气弥漫,难以忍受……”面对村民们的抱怨,驻梅兴村第一书记李维睿的工作清单从此多了一条任务——修建停车场、规范停车秩序。
补短板,多单位合力建停车场
“我们不停商量,如何才能妥善解决这件困扰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随着驻村时间的增长,李维睿对于村民的处境更加感同身受,下定决心要为群众切切实实解决问题,“建设停车场是第一步”。
“建停车场一离不开钱,二离不开地。”工作队看到了村委会毗邻村核心区域的地理优势,瞄准了村委会附近空余的村集体用地,初步解决了停车场的建设用地问题。可喜的是,在派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工作队积极协调热心企业、院校等多方资源,促成总投资超80万元的公益民生工程——梅兴村公益停车场项目成功落地实施,并于今年1月顺利完工。
“这也是一场多方合力的成功案例”。李维睿欣慰道,项目由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统筹推进,由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银洲湖高速TJ06标项目部牵头实施,照明路灯、车位划线、墙绘等配套工程由广东中沛建设有限公司、五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及社会热心人士协力完成。
“艺术学子带来的墙绘作品很有创意,整个村容村貌都焕然一新了。”“以前照明困难的区域容易发生车辆蹭刮事故,现在有了新停车场和照明路灯,明显避免了不少民事纠纷。”村民们对新建的停车场流露出肯定的态度。
定规则,开大会确定车位收费
“卫生意识差,停车区域存在乱丢乱放现象”“不遵守规范,一车占据多个车位停放”“个别村民延续以往习惯性路边停车的陋习”……李维睿意识到,光靠抓硬件搞建设,并非是解决停车老难题的一劳永逸方法。诸如此类的问题若不一一解决,新建的停车场恐怕难以持续发挥效用。
做好管理,还得懂心理。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深入剖析“新建停车场利用率不高”症结的背后原因,或多或少与村民“反正免费、管我咋用”的心理有关,一致得出“建立停车秩序是关键”的结论。综合多方因素考虑,提出“探索实施专用车位收费制”的设想,认为这或将成为避免资源浪费的有效路径。
“收费制”说法一经传出,不少村民纷纷提出顾虑:“捐资建成的停车场采取‘收费制’,是否会违背其公益本质?”“对于有车一族,‘收费制’能否做到合理定价?”“‘收费制’能否保障无车一族的权益,如何发挥其公益属性?”
村民事、村民议。“吵得最激烈的是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李维睿对此记忆尤深,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捋清工作思路,严格落实村级“四议两公开”制度,秉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稳步推进停车制度商议事宜。“首先,按规定执行民主决策程序,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建议。其次,厘清法律关系,保障决策程序的合法性。”
“‘收费制’采取的是定价竞投而非溢价竞投。”根据定价规定,货车专用车位租金1000元/年,小车专业车位租金500元/年,“有偿专用费”的租金设置明显低于市场价。并约定,为体现公益性,将收取的专用费用纳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在除去停车场运营及卫生保洁的基础费用之后,本村村民有权享有剩余的产业分红。
车位选择顺序到底谁先谁后?“通过摇号抽签来决定车位的优先选择权”……随着《关于梅兴村新修停车场车位实施有偿专用及报名选位的通知》出炉,村民们纷纷打消了原先的顾虑。“村民们反响很热烈,竞标首日达成20个车位的交易,在随后的7个工作日里,相继划出了13个专用车位。”李维睿补充道。
同时,车位竞投采取自愿原则,竞投后剩余车位仍遵循“先到先得、免费使用”规则,保障村民各取所需,“并保留20多个公共车位免费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深思考,公用项目收费能善治
“村内主干道、道路拐弯处等不得停放车辆”“请自觉规范停车,维护车容车貌人人有责”……梅兴村联合镇公安交警部门,向全体村民发出文明停车倡议书,开展劝导式执法,号召村民树立文明停车意识,规范有序停车行为。
除了明面上的要求,“收费制”潜移默化带来的治理作用也不容忽视。李维睿发现,在农村地区,村民的行为除了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很大程度上还受到舆论环境的影响。他指出,巧用这种舆论影响,可以最大化发挥“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作用,“既然500块钱可以租到一个专用车位,村民自然也不好意思再乱停放了。”
“收费制”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部分村民家中不止一台车辆,在综合各项成本的考量后,最终选择盘活自家闲置宅基地或尚未利用的空地,将其开发成专属停车场。“这也是实现车辆有序停放的另一种解题方式。”李维睿笑谈,如今的梅兴村,在村民主动配合的大环境下,停车秩序已大为改观。
李维睿事后复盘,停车场“收费制”初显成效离不开三大点,一是选择了可实现的管理模式,公用项目采取“收费制”并不冲突,反之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其公益属性;二是充分听取了群众意见,摸清群众需求,杜绝闭门“拍脑袋”决策,向群众澄清事理、理清法理、讲清情理;三是搭建了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收费制”构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良性闭环。
“其实,以收费形式配置公共资源并非新鲜事物,如碳排放权交易、自然资源交易等,内在逻辑都是对有限的公共资源作出有偿的市场化调配。”李维睿分析道,这次的“专用车位有偿使用”案例,成功摒弃了以往公用项目“谈钱色变”的旧思想观念,很好地平衡了资源的有限供给性、特殊需求性及使用公平性。
李维睿谦虚地说:“不知这麻雀般小的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接下来就交由时间来检验了。”
目前来看,乡村公用项目“收费”善治,不失为基层治理的一次有益探索。
【策划】严亮 洪继宇
【统筹】王伟正 苏晓璇
【记者】黎祖瑜
【来源】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