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黄秀芬:做实做好“12221”市场体系,建设粤赣湘(韶关)农产品贸易高地_南方+_南方plus

通讯员 广药 供图3月7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各代表团全天举行代表小组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亚北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秀芬在广东代表团代表小组会议上发言。

“我是个扎根在粤北山区,奔走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各地的卖菜姑娘,在农业领域坚守了14年,是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千万工程’直接受益者。”作为一名奋战在乡村振兴第一线,并在农业领域坚守14年的农民代表,黄秀芬在本届全国“两会”上带来《做实做好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粤赣湘(韶关)农产品贸易高地》的建议,从一位粤北韶关农产品流通基层从业者的角度,持续关注“三农”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亚北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秀芬。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亚北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秀芬。

以“12221”市场体系建设为抓手

破解农产品流通领域矛盾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指出,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经络”,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必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增强产业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黄秀芬介绍,韶关地处粤赣湘交界,韶关市委、市政府以“不能说不行、要说怎么办”的工作作风,“一天当作两天用、三年事情两年干”的勤勉态度,以头号力度落实“头号工程”,特别是在提高农产品物流水平上,倾心服务市场主体和当地农民群众。“由市里统筹,我们承接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配送中心立足大湾区北大门,服务粤北、江西、湖南的优质农产品,直供大湾区近1亿人口,把湾区和海外优质农产品通过北大门输向全国。”黄秀芬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韶关星河食用菌在韶自主出口实现产值近一亿元,韶关长坝沙田柚首次出口到欧洲,活猪供港、供澳持续增长。

长期从事流通业让黄秀芬看到许多农产品流通领域矛盾问题。农产品生产者和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无法做到精准生产和供应;缺乏有效的物流和销售渠道,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流通效率低下,导致运输成本高、损耗大,降低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产品品牌未形成品牌效应,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民收入提升空间有限;产业链条的分散,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难以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农民自有市场营销能力和渠道建设能力不强,难以将自己生产的产品销售到更广阔的市场。

“这些隐痛不仅我看到了,党委政府也看到了。”黄秀芬表示,广东创新提出构建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广东把市场挺在生产前面,让市场成为生产的动力源、生产成为市场的压舱石,通过市场倒逼驱动产业链前端,推动供需紧密联接。“12221”这套做法写入广东省党代会、省政府工作报告,并作为广东省人大2024年四件重点督办建议之一。

做实做好“12221”市场体系

建设粤赣湘(韶关)农产品贸易高地

作为一线农业从业者,黄秀芬切身感受现有机制对资源要素调用的局限性。她建议,以韶关仓储冷链物流枢纽为依托,建立粤北农产品大数据中心,收采产出大数据、购销大数据,及时发布面对周边地区的购销信息,在双循环中服务粤北及赣湘两省,让大数据引导“种”与“卖”,实现种得好卖得好。

同时,对于实现生产与市场融合发展,黄秀芬认为,可依托省农产品采购商联盟,建立粤赣湘(韶关)采购商联盟,让大湾区、全国乃至国际采购商深入产地,鼓励采购商携手生产商,实现生产与市场融合发展。

对与自身关系最紧密的流通领域,黄秀芬提出建议要破解边远地区物流瓶颈,让边远地区货畅其流。“我注意到,就在2月29日,茂名高州市举办‘百千万工程·乡村之光’信息发布,与省邮政局联合开展全国物流快递走进“百千万”,走进高州活动,我希望活动的第二站就落户在韶关。”黄秀芬给大家列举了一组数据:在粤东揭阳,快递单件均价约4.7元,而在广东北大门韶关则需要约14元。她认为,如能在物流上形成新质生产力,降低成本,将对农民增收带来直接促进作用。

“总书记对物流论述,讲在我们的心窝窝上。我也建议国家发改委将韶关作为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促进建设粤湘赣(韶关)物流快递高地,切实改变粤北地区快递物流成本远高于省内其他地区的现状,让农民实实在在获益。“黄秀芬说。

【记者】张玉丹

【来源】南方农村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张芷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