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3月11日是农历二月初二,惊蛰刚过,南方地区正值春回大地、气温回升、雨水增多的时节。广东省2024年春耕现场会在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中塘村丝苗米产业园基地举行,动员部署全省春耕农业生产,夯实“百千万工程”的“耕”基。
春耕的号角已经吹响,春耕的身影遍布田野。广东各地积极行动,农机在田野的轰鸣声由南向北响彻岭南。
现场正在进行机械化插秧作业演示。钟志辉 摄
机械抛秧效率高
自动化育秧流水线、炫酷的移栽机械、无人驾驶的耕种机械……一个个黑科技装备在广州市从化区香米产业园中塘基地齐亮相,“慧”种田成为日常。
水稻常见的插秧机有直播机、插秧机、钵苗移栽机、抛秧机四种,其中广东主要推广的是机插秧作业模式,机插水平接近40%。相比水稻机插秧,今年机械抛秧看头足。“秧苗像飞镖一样朝着四面八方发射出去,仿佛天上下起了秧苗雨。”前来观摩的清远种植大户阿元感慨。英德市东华兴民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寿锦驾驶着自行研发的半自动抛秧机现场演示了“天女散花式”抛秧。
“半自动抛秧只要采用常规育秧方式,抛秧后返青快,经过试验发现,在粤北地区可比机插早熟7天左右,省时省力。”杨寿锦表示,相比人工抛秧,作业效率更高,可达每小时5~7亩。
相比“天女散花”,来自湖南龙舟农机股有限公司的水稻有序抛秧机作业起来,一颗颗带土的秧苗仿似毽子般轻盈落地。“这个机器看上去身板小巧,爆发力却惊人,一次14行有序抛秧作业,作业效率可达15亩/小时,是普通插秧机的1.2~1.5倍,人工抛秧的10倍。”公司负责人周水平介绍,水稻有序机抛秧可使秧苗有序排列,弥补了人工抛秧秧苗无序不均、杂乱无章、不利通风和田间管理及机械化作业等短板。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有序机抛秧放宽了秧苗“身高”,8~18厘米的秧苗都可以被抛洒。另外,缩短了秧苗“摇篮期”,12~22天的秧苗都可以机抛。
除了水稻,玉米、花生种植户也忙着春耕。广东花生种植面积超500万亩,每年春耕时节,农户穿梭于田间地头抢播抢种,如今高效农机成为了花生春耕春种的主力军。
“开沟、下种、覆土……以前人工种植,一天一人只能种3分地,还累得腰酸背痛。”来自河源的花生种植户李玉介绍,自己种花生已有十几年,今年第一次有了机器帮忙。“现在机器种植一亩地,十几分钟就搞定了。”李玉笑称。
河源市李旭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旭安介绍,公司生产的花生播种一体机是广东自行研制,一垄5行,每小时可作业5 亩,具有节种、高效等优点,解决了目前市场的种植、收获环节主要是适应于北方低垄2行种植模式、与广东花生高垄4-6行多行种植模式不相适应的问题。
“这台机器最大的优点是,花生播种不破皮。”李旭安介绍,机械化种植花生推广慢,最大难题就是容易破皮。听到能解决这个大难题,一时现场很多种植户和合作社前来咨询。
各地千方百计备春耕
早在3月8日,揭阳市春耕备耕工作现场会召开。提出要抢抓农时、突出重点,狠抓粮食生产面积、备耕工作、单产提升、土地流转、项目实施等工作的落实,坚决打赢全市粮食生产“第一仗”。
3月11日,恩平市为部署春耕备耕工作,稻田间摆擂台,农机手大比武。当天,8支队伍驾驶插秧机同“田”竞技,比拼谁能又快又好地栽好秧苗。据悉,今年,恩平早稻计划播种面积21.1万亩,预计4月中旬完成插秧。今年恩平还将实施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分别在沙湖、牛江、良西建设三个百亩攻关田和千亩示范片,种植早、晚两造水稻,其中百亩攻关田两季水稻冲击亩产1100公斤以上。
3月12日,茂名市2024年春耕生产现场会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2024年茂名市粮油生产目标为粮食播种面积376.75万亩,粮食总产量153.17万吨,大豆播种面积4.5万亩,油料播种面积69.4万亩,甘薯产量9.8万吨。接下来,茂名将坚持“六个助力”,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工作。
茂名市委书记庄悦群为茂名市粮食生产、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颁奖。丘立贺/摄
在惠州市博罗县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一袋袋早稻种子整齐地摆放在大厅内,工作人员有序地为种植户发放早稻种子,搬运、点数、分发、签字,各镇种植户们开着货车,井然有序地领取免费发放的优质水稻种子。连日来,博罗县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免费发放13000斤优质早稻种子给县粮食千亩示范片及部分种植大户,确保今年粮食稳产高产。
在阳西县儒洞镇边海村的田间地头也是一派火热的生产劳作景象。阳西县强农粮油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内,一条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马力全开,各道工序有条不紊进行着,不到一分钟,就制好了10个育秧盘。据悉,阳西县今年早造水稻计划种植面积14.52万亩。为了切实保障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阳西相关部门提前统筹做好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储备工作。目前,阳西县各地育秧、办田等备耕工作已陆续铺开,预计清明节前后开始插秧作业。
同样,云浮市云城区聚焦春耕生产特色领域,实施广东甘薯提升行动重点县项目,建设40亩脱毒种苗网室繁育大棚、400亩大田繁育基地及5000亩绿色高产示范片,提升甘薯品质与产量。针对粮食生产,充分运用一支超100人的农技服务“轻骑兵”,以“田头课+互联网”、进村入户、进群入圈等多种形式,深入春耕生产一线50多人次,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适用技术,指导做好应对春旱、倒春寒等灾害的物资、技术准备,保障农民做好春耕生产。
集中育秧“一年三收”
“秧好一半稻,苗壮一半收”,当前正是水稻育秧的关键时期,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广东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努力推进水稻育秧专业化、集约化、现代化、智能化,让现代科技助力水稻生产跑出“加速度”。
今年,广东预计春播面积近3000万亩,集中化育秧面积超过200万亩。在广州市从化区大旺莱育秧配送中心,一床床水稻秧苗整齐排放。广州市从化区大旺莱育秧配送中心负责人谭伟增介绍,春节前育秧中心便已开始进行订单排期,提前准备育秧土、秧盘等物资,节后立马组织开工。
“早稻秧苗量非常大,一天要用3000-4000斤种子,最少完成800亩秧苗,确保赶在4月初全部插完。”谭增伟说。目前育秧进程已达90%,由于采用了大棚集中育秧,“倒春寒”以及近期连绵阴雨天气对生产进度并没有造成很大影响,春播工作进展顺利。
台山市谭江米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水稻种植、粮食烘干、农机社会化服务、收储、加工、销售、物流配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农业产业化企业。“由于今年春耕刚好遇到倒春寒,我们用40多摄氏度的暖水先进行24小时催芽,催芽结束后,盖上一层薄膜放在地里育秧”,公司负责人谭秋媚介绍,“如果天气一直不好,那秧苗长期放在地里可能就会烧根、发黄,我们也会视情况增加一些药肥缓解这种情况。”
春耕会的现场,一些新品种、新技术成为参会观众关注的焦点,而其中最吸引人的当属冬小麦基地。
据介绍,再过半个月,广州从化香米种植示范基地的数十亩麦田将迎来丰收,为保障冬小麦春季管理的顺利进行,现场,广东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专家团队带来了冬种小麦管理要点技术。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周继勇介绍,今年广东冬小麦苗情基础总体较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今年春季广东气温变动较大,小麦冻害、倒伏风险较大,个别沟系配套较差的麦田已出现渍害。
“春管要坚持‘高效施肥、控旺促弱、绿色防控、抗逆保丰’的技术途径,加强因地因苗分类管理。”周继勇建议,“我们鼓励水稻集中化育秧,除了保证苗齐、苗壮外,还为了减少水稻生长时间,把时间赶出来,实现‘双季稻+冬小麦/冬油菜’一年三收的种植模式。”
农技特派员直播万人围观
一场春耕会,一声号令,一起向春天进发!
活动现场,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大户、农业科技特派员、农村职业经理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土专家、社会化服务组织等齐聚田间,大家在春雨中共同展望新一年的丰收景象。
周继勇和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工程师陈连飞邀请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张彬,以及广州市汇奥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祖岳,展开了一场“农业科技特派员田头直播助春耕”的技术指导课。四位专家围绕“早稻先进育秧技术”对育秧设备、育秧过程等进行详细技术指导,线上线下近5万人次关注。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专业的师生团队现场进行了设备操作演示。博士后涂团鹏主要研究农业机械领域,他表示这次春耕活动的机械设备都提前进行了维护保养,检查是否有生锈、缺油、缺水的情况,“农户在春耕前也应做好相应准备,以便春耕顺利开展。”广东农业农村厅负责人提醒,春耕春种期间,农机出入、作业频繁,是农机事故易发高发期。各地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按照“三管三个必须”和农机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农机重大隐患排查整治,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田间、场院、作业场所等重点区域,针对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做好精准治理,维护农机作业安全,防止农机事故发生。
广宁供销农服公司致力于社会化服务多年,今年也为春耕备耕做足准备。负责人皮小凡介绍,农资产品备货170吨,准备了包含无人机在内的60多台农机,还联动村委和种植户探索新的春耕服务模式。
种植户陈柏威是广东省劳动模范,还是“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他所带领的合作社今年预计要服务700亩水稻。“这几天我们在平整田块,目前已有100亩已经插好秧,但是由于今年春耕较早、天气较冷,有些已经种下去的长势很慢,剩下的计划清明前后再插。”他还介绍,今年合作社新购入一批插秧机、拖拉机、收割机等,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大大提升。
【记者】赵飘飘 任亚航 王志敏
【摄影】谢进扬
【来源】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