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中国花木之乡”中山市横栏镇,花木熬过了“寒冬”,迎来盛放的春天。
近日,为统筹全镇花木资源,擦亮横栏花木名牌,横栏镇发布《横栏花木采购指南》,并由镇属公司联合线上平台及线下苗企,为花木采购商提供一站式服务。此举将有助于提升横栏花木的产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2020年以来,在房地产滑坡、疫情冲击下,花木市场陷入低迷。四年间,低质苗木淘汰、营收缩减、产业洗牌,横栏花木历经转型中的阵痛。横栏花匠们在变革中重新寻找机会,南苗北卖、花木定制、花木电商......一个个创新的想法在实践中“落地生花”。
在中山市横栏镇,花木迎来盛放的春天。
“适逢全省大力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在旅游市场复苏的推动下,花木行情持续向好,多个地被品种卖断了货,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20%。”在三沙花木协会会长吴有根看来,横栏花木正迎来新生之机,以更高标准、更高水平回归,从花木集散地向产业新高地进发。
“南苗北卖”日网销数万元
“种四、五亩花木,年收入上百万元不在话下。”
“高峰时候每天都在堵车,来收花木的货车一天几百辆。”
花木,曾是横栏的“致富神话”。中山拥有近万家花木企业,是中国最大的热带和亚热带园林花卉集散地,占华南工程花木的一半。作为中山花木产业的核心区,横栏镇种植面积约3万亩,年销售额超50亿元。
横栏镇是“中国花木之乡”。
然而,花木产业的“财运”也并非一帆风顺。近年来,房地产滑坡、以及疫情冲击等原因,导致花木市场供应总量过剩、价格低迷。国家林草局林草种苗司发布的《2024年度全国苗木供需分析报告》显示,2022 年全国苗木实际使用量为95亿株,相比2020年减少了26%。
“行业正在经历阵痛期,只有‘变’才能向前。”横栏花木协会会长罗侃臻表示。
找新市场——这是林婷园艺董事长陈加成的“变”。陈加成是三角梅专业户,近年来他所种植的三角梅远销海南、上海、北京甚至中东市场,公司营业额稳中有增,今年不少品种更是卖断了货,供不应求。
林婷园艺有三角梅品种超200个。
陈加成介绍,短视频和电商直播是拓展市场销路的重要渠道。三角梅以前只卖南方市场,但在网络“破圈”以后,北方也有了大量的消费群体。“北方人看三角梅,就像南方人看樱花,觉得稀奇。我们在高峰时直播间一天就能零售数万元。”
陈加成“南苗北卖”,而新农人晶晶恰相反——“北苗南卖”。“市场趋于饱和,如何做出差异化?”晶晶在横栏扎根仅有3年多,这是她经营之初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她给自家产品的定位是:一是“网红”爆品;二要稀有。
晶晶于是有了 “把热门北方花木品种引到横栏种植”的想法。不过,这中间要解决的难题可不少。气候差异就是其中之一。例如绣球花发芽需要经过低温春化处理,这与横栏的气候显然并不匹配。多次尝试以后,晶晶最终通过冷柜降温模仿出这一春化的过程,让绣球花成功发芽。
晶晶把北方品种“绣球花”引到横栏种植。
横栏花木的市场征程,更少不了当地政府的参与和推动。中山市横栏镇农业农村局局长黄军毅表示,自2020年以来,中国(中山)花木产业大会已经连续在横栏成功举办4届,每年吸引近100个花木行业协会、企业和科研单位参与,签约采购额累计约100亿元,有效地提升了横栏花木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巩固了“横栏——区域花木集散中心”地位。
“大路货少了,小精品多了”
“大路货少了,小精品多了。”这是横栏人谈起花木产业最直观的感受。
在中山市佳展时代花木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下称“示范园区”)里,每家花木场都宛如精心装点的“艺术品”,园艺匠人正为画布“点睛”,灌溉系统自如地施展着它的魔法,流泉枫、佛甲草、狐尾天门冬、银毛野牡丹、狼尾草……各式新奇的花木错落有致,令人应接不暇。
中山市佳展时代花木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
罗侃臻介绍,示范园区占地约450亩,从今年年初开始投入运营。为推广标准化生产模式,在挑选承租方时,优先选择种植技术较高、有创新精神的产业带头人。接下来,园区还将通过发放种植教材、开展培训等,进一步提升园区花木场整体生产水平。
艺兴园林是最早入驻示范园区的花木场之一。该花木场负责人胡老板介绍,平时大部分工作都可以通过机器完成,管理颇为省心,且产品质量更好、规格更为统一。有了机器的辅助,在经营上他们把更多的经历花在新品挖掘、产品设计等创新性工作。“以前花农只专注于种好花木,但现在我们会为客户提供场景设计的建议,协助客户打造一整套花木布置方案。”
兴林园艺种植的流泉枫是办公室场景热门品种之一。
迈向标准化的进程中,横栏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现代化企业入驻。粤创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花木龙头企业之一,在横栏投资的30亩智能化温室花卉生产基地已进入试生产阶段。
该公司负责人麦志峰介绍,智能温室通过手机实现对环境条件、水肥等的远程控制,可以说“一机在手,控管所有”。此外基地采用滴灌技术,节省水肥30%—50%。“在存量时代,花木产业一是拼品质,二是拼成本。”
粤创生态环境有限公司采用滴灌技术,可节省水肥30%-50%。
“我们还在尝试通过温室大棚驯化一些室内花卉,使其适应外景环境,从而可用于节约型园林的打造。” 麦志峰介绍。
上述是横栏花木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2023年以来,中山花木产业发展平台被列为市十大农业产业发展平台之一。根据规划,接下来中山市以横栏镇、古镇镇为核心,打造中山花木产业“四区一心”,推动中山成为南方地区乃至中国集生产、研发、交易、创新等于一体的花木产业示范高地。
80%的成交订单都从网上找过来
在罗侃臻看来,短短几年间,行业的交易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前的他常常坐在门口迎客,依赖“三寸不烂之舌”留住过路客商,但现在,这样做远远不如盯着手机来得有效。他说:“80%的成交订单都从网上找过来,谈好品种、价钱以后,采购商才到线下考察、交易。”
“苗仓”就是罗侃臻常用的交易平台之一。“苗仓”是广东苗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信息平台,自2016年成立至今,该平台累计注册用户近20万,日均浏览量达10万次,每年为苗企提供采购商机及线索超3500万次。
“苗仓”充当花木供需对接“枢纽站”。
广东苗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刘佳介绍,“苗仓”具备了线上直采、搜苗管苗、求购报价、营销推广、企业数据、行业大数据等产品功能,充当了花木生产和需求的“枢纽站”,通过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有效对接。
此外,在横栏镇政府支持下,在苗仓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该公司还搭建了华南(中山)花木产业线上交易平台。该平台不仅支持线上交易,还能帮助花木种植户进行数据化营销,通过电子商务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有“花木界的京东”之称。
一群懂媒体、懂电商的“探花姐姐”也登上了舞台。2022年4月,横栏镇“探花姐姐”项目正式启动,项目为传统女性花农量身定制学习课程,向她们传授花木分辨、花木营销、摄影技巧、直播带货等知识。
“探花姐姐”在田间拍摄短视频。
晶晶是“探花姐姐”最早学员之一。两年来,她从“田间花农”变身“花艺主播”,在网络平台积累了近1万粉丝,抖音引流成为大部分订单的来源。“起初也曾怀疑过课程的效果,在镇妇联多次上门邀约下,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学习。”晶晶回忆,刚开始“探花姐姐”只有40多个学员,后面主动加入的越来越多,已经200多人了。
据了解,“探花姐姐”项目每期10余节课,已开至第六期。两年来,项目已实现花木产业整体增收超千万元,不仅探出了花农致富路,还衍生出了花木产业新业态。
【记者】陈思蓝 实习生 李元燕
【策划】高永彬 黄帼蓉 包睿
【来源】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