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农评|“零彩礼”应聘加分 既不公平也不科学_南方+_南方plus

三农大小事,尽在兴农评。

近日,宁夏彭阳县一则公开招聘社区专职网格员的公告引发热议。公告提到,对2024年5月1日以后获得县级以上统一颁发的“零彩礼”证书的新婚夫妇加2分,“低彩礼”证书的加1分。

政策依据是今年4月宁夏农业农村厅印发的《关于持续开展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自治提升行动的工作方案》,方案提到,“零彩礼”新婚夫妇及女方直系家庭成员在社区工作者招录中适当放宽条件。

即便有上级政策背书,在具体招考中设置优待条件是否公平,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此类具有选拔性、排他性竞争特征的领域,给一些人加分,其实就相当于给另一些人减分。加分看似不多,但对同样面临考试的报考者来说,1分之差也可能让他们与岗位失之交臂。损害部分人的就业机会来整治高额彩礼,既不公平也不科学。

一方面,彩礼作为一种私人行为,其存在与否及具体数额,较难查证和监控,真正的彩礼金额只有当事人清楚,证书存在很大的操作空间,如何防止说谎造假的情况?另一方面,已婚才能拿到证书,社区工作者就一定已婚吗?招聘数量有限,未婚人士不在同一个起跑线,显然违背了公平公正原则。

加分本质上是改变存量资源的分配规则,许多时候只能锦上添花,还有一定副作用。若是“做加法”,不如直接针对符合条件的人给予物质、精神奖励,还能赢得更广泛的认同。如彭阳曾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为“零彩礼”家庭提供婚礼场地、公交免费乘坐、旅游门票优惠等,并给予经济补贴,包括种植大棚租金补助、发展庭院经济补贴以及肉牛、肉羊养殖补助等,还设立了专项基金,对“零彩礼”和“低彩礼”家庭给予额外奖励。这些都是较好的激励思路。

整治高额彩礼,的确需要实在的政策激励,但不宜直接跟考试、招录等涉及公平性的政策挂钩。高考加分多次“瘦身”,是为教育公平加码,招聘考试同样应对加分慎重。地方政府在介入时,要厘清权力的边界,唯有合情合理才能深入人心,激励政策才能真正见实效。

撰文:杨娉婧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方壮玮